力合集团

公司新闻

Company news

华冠科技口罩机诞生记

发布时间: 2020-03-13分类:

自华冠科技自主研发出口罩机的消息不胫而走开始,总经理曹海霞每天会接打近百个电话。

 

每个客户都很急切——有人要一次性买几十万口罩,有人则要买几条口罩生产线,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催着交定金、签合同。

 

在她身后的 10 万级无尘净化车间,绿色地坪漆光洁如镜,一条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刚刚调试完毕,正以每秒两个的速度源源不断地“吐”出一次性防护口罩。


不为外界所知的是,仅仅一个月前,华冠科技还只是国内举足轻重的锂电池卷绕机生产企业,对口罩生产全无涉猎。

 

偏向虎山行,平地起高楼。不到 40 天,华冠科技从锂电池卷绕机成功跨界医疗设备,这折射出珠海实体经济的深厚底蕴。


疫情发生以来,医用应急物资奇缺,全国各地一“罩”难求,在母公司华金资本的引领下,华冠科技自主生产口罩和口罩机的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。

 

2月3日晚上9点20分,按照市政府和有关上级的部署,华金资本总经理郭瑾拉起一个由高管组成的团队,紧急研究自主研发口罩设备、生产口罩的可行性。

 

“能否上线口罩设备生产?现在开始研发有多大难度?”郭瑾单刀直入地@了曹海霞。

 

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曹海霞有点懵。受疫情影响,华冠科技正在为如何准时交付国外客户的锂电池卷绕机订单而发愁。而正常情况下,一台口罩机从研发到稳定投产,全过程也在3个月左右。

 

是在市场高价采购,还是调动技术力量自行研发?摆在华冠科技面前的两条路,收益和风险都显而易见。



2 月 5 日起,珠海市工信局组织一批企业到口罩厂观摩学习,华冠科技总经理助理、技术负责人杨春超也在其中。一圈下来,他心里有了谱。

 

“口罩机是比较成熟的产品,平时一台也就 30 万左右。从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来说,和华冠的主打产品基本没有可比性,所以我们的技术储备完全可以驾驭”。

 

随着时间推移,口罩机现货被炒到了上百万,价格翻了十倍以上,“跳单”的新闻层出不穷。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转产口罩,特别是大客户比亚迪成功试产口罩的消息,给了口罩生产筹备组莫大的信心。

 

“自主研发,支援全局。”2 月 8 日凌晨零点许,华金资本正式开始依托华冠科技组建华实医疗设备、华实医疗器械两家公司,立即启动 N95 口罩和平面口罩生产设备的研发工作。

 

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华冠科技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。


华冠科技成立于 2001 年,是国内领先的非标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,也是国家火炬计划承担企业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、广东省装备制造 100 家重点培育企业,拥有 300 多项国家专利,于 2017 年登陆新三板。

 

经过近 20 年积累,华冠科技在精密设备领域“钻”得很深,研发口罩设备“好比大学生做小学生的事”。郭瑾的话,也是筹备组的共识。

 

战略上乐观,战术上则须倍加谨慎。从图纸到零件、从零件到设备、从设备到投产是一个系统工程,每个步骤都没有捷径可走。

 

究竟何时能造出第一只口罩?筹备团队反复推演,最终把设备实现稳定量产的时间定在了 3 月底、4 月初。

 

但在 2 月 8 日那天,筹备组连一张图纸都没有。杨春超接到的指令,是带领团队在 7 天之内完成N95 口罩设备 200 多张图纸、平面口罩设备近500 张图纸的绘制。

 

“放在以前,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”杨春超回忆,“每一个环节都下了死命令,压力层层传递。”

 

巧合的是,2 月 9 日,杨春超此前观摩过的口罩厂新购进一条 N95 生产线,但由于缺乏调试经验迟迟不能达产,紧急向华冠科技求助。杨春超带上两个助手迅速驰援,顺利排除故障。


上手调试了一遍,工程师们对口罩生产的厂房、设备和工艺都有了更深的理解,回来后通宵作业、有如神助,最终在 2 月 15 号提前两天完成了全部绘图工作。

 

紧跟着图纸的是零部件制备和采购。根据项目时间表倒排,两台口罩机所需的 2000 多个零部件只有 10 天的准备时间,而正常情况下的零部件交期是 25 天。

 

在各方的帮助和支持下,筹备组获取了准确的市场信息,按图索骥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关键供应商。仅仅过了一周,大部分零部件奇迹般提前到位。

 

几乎同一时间,华实医疗设备、华实医疗器械两家实体运营公司完成注册。

 

新公司组织架构和制度流程迅速完善;口罩生产所需的十万级净化生产车间、万级净化实验室火速上马;新公司术人才和操作工的招聘已经进行。


有条不紊,势如破竹。2 月 23 日,华冠科技第一条N95 生产线正式进入装配和调试环节。


 

一台设备按零件装配起来并不困难,“能不能跑起来”、“能不能跑得稳”才是关键。因此,设备调试是对设计合理性、原材料品质、零部件加工质量以及工程师素质的综合考验。

 

“画图不难,画龙画虎难画骨。”投入巨资、团队苦苦攻关一两年却不得不含恨放弃,这样的例子在装备制造业并不鲜见。杨春超说:“零件上的一根毛刺都会影响调试成败,听起来很可笑,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”。

 

正如工程师的预想,各种考验接踵而至。

 

作为锂电池卷绕机生产企业,华冠科技此前所生产设备加工的材料都是规则的硬质材料,而口罩生产所需的无纺布、熔喷布却是轻质、柔软、不规则的材料,因此在调试过程中“总有意想不到的状况”。

 

“每一个故障都好比是一道难度极高、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,你会拼命想原因、拼命想方案。”杨春超说,“这个过程对年轻的工程师非常痛苦,但也会大大加速他们的成长。”

 

从2月下旬开始,凑在一块钻研“解题思路”成为工程师们的必修课,每天在车间熬到凌晨一两点。这是一个挫败感与成就感并存的过程,一群人时而愁眉苦脸,时而抓耳挠腮,时而欣喜若狂。

3 月 2 日,经过十天来夜以继日的安装调试,首台 N95 口罩生产机正式下线,成功实现 N95 口罩试产。稳定情况下,一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 3-5 万个 N95 级口罩。这时距离正式上马口罩设备项目仅过去了 23 天。

 

3 月 8 日,首条全自动平面口罩生产线成功下线。中层熔喷布、内外层无纺布三层材料一体成型,10 个一组自动封装,只需要两个人值守。稳定情况下,一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 10万个口罩。

 

3 月 13 日上午,位于香洲区兴华路的珠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捐赠点,迎来了数量最大的一次捐赠,华发公益基金会捐赠180 万只口罩,用于免费向全市医疗机构、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复工复产一线派发。这 180 万只口罩中,有 100 万只来自于华冠科技的生产线。


“每当企业进入全新的领域,经验都是靠一次次试错积累起来的。这也是企业知识财富积累的过程,没有捷径。”曹海霞说。


华冠科技成功研发出口罩机的消息传出,客户迅速找上门来。3 月 8 日,一位来自福建的客户在走遍珠三角之后,慕名来到华实医疗设备的口罩机生产现场。 “看了一会儿就想马上把样机拖走。合同都还没签,钱就打到公司账户上了。”回忆起当天的情景,曹海霞不禁笑出了声。当初的挑战有多大,今天的成功喜悦就有多强烈。

 从此以后,寻求合作的电话络绎不绝。进一趟10 万级无尘车间,就会多出十来个未接电话,曹海霞的手机因此必须一直连着充电宝。

“一开始心理压力很大,一头雾水,可以说是被领导推着走。”一个多月下来,曹海霞团队从当初的“兴趣不大,信心不够”变成了“很享受这个过程”。 “都说隔行如隔山,你看才短短 40 天,我们就妥妥地进军医疗设备行业了。”在曹海霞看来,“一切都很值得”。